
在幾年前,路過基隆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看到一間傢具店,店名沒什麼印象,現在也搬走了,幾次經過察看,最終也曾進入店裡參觀兩回。
那年約莫二十出頭,這點諒那個店員小姐都為認為是一個個自以為是的小鬼頭,肯定沒有購買傢具的行為及能力。即便如此還是進了雙開的自動玻璃門,小姐還是很和氣的問好,然後展開了店內的參觀。
店裡的家居或陳設,從玻璃窗外看來都不是普遍台製傢具會使用的色澤;比較不那活潑,降了些明度以及彩度,而且還是明確的用色。這或許是個原因她看起來不太具“親切”的熟悉感。
她是有雙層的展示樓面,約莫有百來坪,很合理的安排一進門的平面設置客廳或起居室傢具;沙發,茶几,屏風矮櫃等等。但視覺上會令人感覺所有的東西都在下面,店裡的傢具乍看之下好像突然小了一號,不是給正常的一般人使用,肯定是設定給“小日本*”使用。會有這樣的感覺。而這裡經過與店家詢問確認:事實反應之一,的確,這傢具店裡陳列販賣的傢具真的是日本產製。此外,可能因為傢具公司的貿易商出身,店內沒有做裝潢的,她們只是將傢具一組組地分區放設置,牆面未見修飾,白牆,在最大面的白牆的中央有著公司貼上的壓克力製商標。
於便呼,那個「東西都在下面」感,也被這樣建立起來。在店內行走時沒有特別的感覺,但要瀏覽他們的產品時,頭就得刻意往下擺。沙發的組何設計並說不上是難得一見,反而是一種似曾相似:兩張單人沙發或是依張單人沙發,與一張三人座沙發加上長方形的茶几,十分傳統的組合,現在回想起來到非常有小時候家中傢具的氣氛。問了一下如影隨行的店員小姐,從一群看是小號的單人沙發選擇了其中之一坐了下來,很意外地,極為舒適,雖然坐姿因為小一點的尺度,而被選擇成為比較正坐的樣子,不過真的因為椅面比較小,真的沒有其他過分坐姿可以恣意任座,當然也因為在公共場合,著實不宜。椅面軟硬相較於家中當時的藤椅相差無幾,但大腿面椅長十分合宜,坐滿椅後不會讓腰部懸空,椅背剛好銜接上,不須另外的靠墊輔助。極為適宜。在他人家中作客坐上這樣的沙發也就不用特別留意坐姿是不是莊重。
沙發椅是木架,真皮面。問了價錢,當時還真是買不起!
由於尺度上真的有比普遍(雖然這樣的發言並未根據任何統計數據)的傢具更為小,這些傢具不怎麼佔空間,在市中心的展買場也可以設置了更多種款式。
繼續上了二樓,是寢室的設備傢具,床,梳妝台,衣櫥還有幾款書桌。床看起來也好像有比較小,但疑問之下,得知是台灣通用的大小,並沒有特別立異的地方。衣櫥大概高220公分,最高不會超過240公分,用料厚沈,上漆工佳,略做微亮的表面不會沾上指紋又易於清理。最頂端腳顛一下手向上一伸便搆得著。
如果將家中肥大的傢具換成這種,客廳會多出很多真不知道要拿來幹嘛的空間。
*一般總是感覺印象上日本人較台灣的華人嬌小,這個文字使用也來自60年前中日的敵對狀態。似乎是還沒有根據統計的比較的說法!
按:其實身材上是沒有那麼大的差距,若考慮到調查的取樣誤差值,結論會變成「差距過小,不經考慮」。另,日本文部科學省調查計算至小數下兩位,而教育部的調查為小數點以下一位,依四捨五入原則這將會將誤差擴大到0.09cm~0.05cm。而粗略比較,台灣地區民眾較日本體重多兩公斤上下。以下提供身高資料。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於平成17年調查(pdf檔),日本20~24歲,男身長平均 172.18cm,女158.92cm。18歲男子171.25cm,女158.16cm。
由教育部體育師新聞搞2002年(doc檔),台灣18歲男子171.5cm,女159.0cm。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