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August 2008

朋友的正面人生

 這個朋友我認識他也十幾年,這十幾年年間也沒見他動過氣,在朋友間是很有名的「好好先生」。
 十幾年間沒有光火這件事也許不是真正的事實。但從剛開始認識的幾年到這兩年比較熟絡,我是沒有親自經驗過這件事,而且很多人也沒有。

 這不是什麼人前人後的東西。

 在書裡(再會吧!公共人,見本站一文“朋友的朋友的正面人生“,或1.)有一個概念相當的有趣:組合成為個人的概念,除了人在家中(小社會)的行為;還也包含與社會的互動,而這些活動的整體將敘述出個人的樣貌。他沒有討論其他論述中常用的“真我(所謂的ego)“這個概念區隔人自身的意識行為等。
 或說,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區隔不是使用社會整體與“我“這個個體,社會是另一個個人的表現,而個人樹立在與社會互動的拉鋸中間的。

 朋友的表現出的好惡中性,他散發個人的品味也因為偏門或特殊,故也鮮少與其他做正面衝撞,雖然我也有跟他一樣喜歡大眾消費品味的部份,但好在支尾末節上作文章的我就與他有著相當明顯表現上的不同。
 他與其家人都上教堂,但他的生活並不立基在其上運作,他也到廟裡去,也少談論神鬼之事;比其來應該說他的行為更像是個無神論者。
 社會中次文化的話題也不會是他談論的內容,不過度飲酒,不失言。他精準的控制每次發言,掌握理想的氣氛,適度的表達意見,不主動的左右話題的轉換,機智的笑話,流暢的溝通節奏。淺右派的舉止,讓他與朋友間的來往鎖在「來往」傳達的份圍之上。相當的有拿捏。

- - - - -

 前陣子他得到了一句評語:「我不知道他也會不耐煩!」
 他所選用的日用品多是在日本本土「合理的便宜」,在其他地區「適度的設計」的MUJI
 他也總是適度的裝點自己。
 他也持續的使用底片相機。



1)再會吧!公共人(The Fall of Public Man) Richard Sennett 萬毓澤譯 國立編譯館主譯 學群 一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