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會繼承到爸爸退役的相機。
像小丸子裡的小玉可能就沒辦法,雖然比較起來,在連載播送十多個年頭後還是不能升上中學是個原因,但這樣的因素比起其他的小朋友還是強的多,有個攝影迷的爸爸,機會就還是存在的。
除非幾年後底片不產了。
但還是有但書的:在數位相機飛快發展的年頭,相機淘汰的速度遠比沙丁魚罐頭的保存期限還短,怎麼有可能幾年後變成傳家珍品!過期的產品就像飛機頭一樣,需要被淘汰的;而且這樣的淘汰,就是淘汰,不是Pass下去,幾年後捲土重來。沒的事。
這樣一來相機不再像機械錶象徵著永恆,成為蒐藏的標的。
在2008年三月的Monocle的一篇文理提到Fujifilm CEO Shigetaka Komori提到富士將持續底片的產品線,雖然不過這位1963年就在富士公司工作的總裁先生也已經68歲了,至少底片往後還有幾年是安全的。
有了這個前提,裝底片的相機繼承才有意義。
但是有400萬像素的神氣相機呢?(Olympus E-1就是這個例子)這兩年全幅(135底片的全幅)相機的擁護者也就可能搞不懂那400萬像素的神氣相機是何物吧?4/3系統的使用者也難以想像身為數位相機全幅的定義為什麼是135底片的規格!所以誰是誰;還有法統性哩?這樣的考慮是?
╳ ╳ ╳
底片相機會有沒有底片的問題;數位相機(除去跟不上人家的規格外)會有找不到支援的電池的問題。
╳ ╳ ╳
數位影像的瀏覽與觀賞也以飛快的速度前進,對於影像的經驗與消費量根本不是幾年前能夠想像的,觀賞的經驗也成透過電腦螢幕而多於平片。這也使得攝影的歷史有需要因為影像消費習慣改變而重寫,但那就是後話了。
回到相機本身,相機的象徵、他的利用方式、擁有者、共有的記憶、功能該都是相機這樣東西產生意義的部份;當然在購入相機時他的Spec(規格)、系統、外觀、價格才是他那個時候的意義。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