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March 2007

搭配聲音、外觀

 這兩年Mac盡心的推廣Mac OS系統,先是成功行銷跨平台產品iPod,再是增加了有次選單功能的滑鼠、將處理其更動為Intel取代了原有的PowerPC系統,更多加了Boot Camp讓PC使用者可以跨平臺在Apple的機器上跑Windows。
 Mac與PC的對手戲在現實與Apple推出的推廣廣告上每每上演:Apple從早些1984的Macintosh作業系統、Think Different、到再早幾年的Switch,現在的Get A Mac。藉由Mac與PC擬人形象對比凸顯Apple電腦在概念、設計、使用上的不同取得消費者、或說電腦使用者(無論是Mac或PC適用者)對 Apple這樣的形象有所認同。然後去買Mac。
 這些美國Apple的廣告短片在許多Mac同好會的討論區引起很大的回響,雖然英文發音的界限對許多比較對這個語言不熟悉來說是個門檻,但也不難發現有熱血的同好會將中文subtitle加在影片放上網路空間與他人分享身為Mac使用者的「優越感」。

 IBM的BLUE GENE說是電腦界中的超級電腦,Apple的Mac應該可以說是電腦中的電腦,那所謂的PC就說它是電腦吧!

 原版的的Get A Mac短片是由美國幽默作家John HODGMAN與年輕演員Justin LONG擔綱演出,然後再幾個月後日本蘋果英國的蘋果電腦分別推出自有版本,配上了當地的語言及當地的演出。身為第三世界的同好對於這樣的行為批評多餘贊許,或許因為John與Justin所象徵的PC與Mac已經植入同好們,先接觸美版的角色已經就是PC與Mac,而不是什麼人演出的PC與Mac。今年夏天Mac將在Die Hard系列第四集演出,頭髮長了點,沒有穿藍色連帽外套,表現上有點遲鈍的感覺,想來可能是劇中角色設定的關係、有一點彩球轉不停的感覺!(按!電腦運算時出現的指示符號。)
 日版是由搞笑雙人團體ラーメンズ演出。兩人:片桐仁、小林賢太郎他們在2000之後有諸多與監督(導演)NAMIKIBASHI演出合作的機會,其中以日本傳統為主題的系列短片各個短片影展或是其他場合多倍肯定。日本的PC造型上和John的美國PC比較上就選擇較符合日本對於上班族普遍的型款:瘦小、庸碌點的感覺。

 正統的美式Apple風格,還是「王道」吧!(嘻)畢竟Mac一直以來都是硬體與軟體綁在一起行銷,極少看到像是97年代這種與UMax合作推出除Apple以外可以跑Mac O.S.的硬體的例外。雖然也還有2007年倍數成長的蘋果使用者部份拿它來跑Windows的例子。但掛上電腦中的電腦的外皮,感覺還是會很不一樣。





0 意見: